提示

确定

首页 > 投资观点 > 市场动态

碳价涨跌背后有啥逻辑?请速览这份权威报告,碳价怎么定都说清楚了!

2021-07-27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经历了“六连阳”走势后,7月2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价格迎来首次回调。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当日CEA开盘价为54.50元/吨,最高价为54.85元/吨,最低价为53.98元/吨,收盘价为54.46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4.41%。

  从成交看,当日CEA无大宗协议交易,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为4.8万吨,成交额261.42万元。截至当日,全国碳市场CEA累计成交量488.10万吨,累计成交额2.52亿元。

  全国碳市场运行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碳价信号,以引导和激励各行业的低碳转型、加强资源合理配置并促进投资。合理有效的价格对碳市场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不过,CEA价格走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上海证券报记者26日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获得了一份报告——《2021国内碳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碳价报告》)。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报告。

  据悉,为深度研究全国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美国环保协会(EDF)支持上海环交所开展相关研究并形成了《碳价报告》。

  作为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维工作的承担者,上海环交所积累了多年试点经验并且对碳价机制等相关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碳价报告》课题团队在进行充分文献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国际主要碳市场和中国试点碳市场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同时识别了全国碳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有效价格信号的挑战,为构建中国全国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建议。

  《碳价报告》认为,全国碳市场初期以单一的发电行业为主,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居多,更趋向集团化管理;另外,企业预期未来配额分配趋紧,可能对碳交易持惜售心态或观望态度。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进而影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从本质上来看,碳价随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变动。另外,政策预期稳定性、交易产品丰富性、市场交易制度、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企业内部决策机制等因素从不同层面影响全国碳市场价格的形成。

  《碳价报告》发现,中国全国碳市场价格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市场需求

  宏观经济发展、能源结构等因素影响市场总需求。在经济繁荣阶段,企业生产活动不断增加。一旦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碳排放需求相应提高,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碳配额价格随之上升。反之,碳配额价格下降。

  不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类型各不相同,相应地对碳排放的需求也有所差异,例如相比于使用化石能源进行生产的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的企业碳排放需求更小。在国家大力鼓励清洁能源发展的趋势下,未来社会能源结构的调整通过改变配额总需求影响配额价格的高低。

  2、市场供给

  配额总量、分配方式以及抵消机制等顶层设计决定市场总供给。全国碳市场初期配额实行全部免费分配,并采用基准法核算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量。配额分配决定了企业碳配额初始供给,在排放基准线逐渐严格的情况下,企业配额供给将随之减少,当配额供给量与企业实际配额需求量之间存在差异时,则会引起碳价的变动。

  未来全国碳市场将在免费分配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通过给企业初始配额赋予一定成本,激励企业选择更加有效的方式开展节能减排,同时形成二级市场价格预期。

  影响市场供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抵消机制,抵消比例的大小直接改变了市场供给量的多寡。

  从国内外实践经验来看,抵消机制的碳信用价格往往低于配额价格,因此在允许实行抵消机制的碳交易体系中,企业偏向于购买碳信用抵消其超额排放。抵消机制虽然能够降低企业的履约成本,但如果抵消比例过大,市场供给过多,容易造成碳配额价格下跌。全国碳市场抵消比例设置为不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减排量。

  3、政策预期

  碳市场是一种政策导向型市场,碳价容易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例如总量的松紧程度、拍卖的价格设定、配额有效期、抵消比例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二级市场价格产生影晌。

  清晰、明确的政策路径能够给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可预见性,有助于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好长期规划,从而加强参与碳市场交易的意愿。如果无法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企业往往只是消极被动地参与交易甚至持观望态度,容易岀现市场活跃度只集中在履约期的现象。这样一来,由于履约期的配额需求集中增加,碳价随之上涨,造成企业履约成本增加,不利于碳市场实现低成本减排的目标;而在非履约期,因为市场流动性偏低,难以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也无法形成连续有效的价格信号。

  4、交易产品

  交易产品的丰富性有利于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碳市场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衍生产品的引入能够为交易参与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并提升市场流动性,形成市场预期,强化价格发现功能,同时有助于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以及个人等主体深度参与碳交易,对提升市场活跃度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碳市场初期的交易产品以配额现货为主,未来将适时增加其他产品种类,不断提高交易产品的丰富性,促进市场价格发现。

  5、交易制度

  交易方式、日涨跌幅设置以及参与主体准入等市场交易制度对碳价的影响较为直观。全国碳市场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交易方式,不同的交易方式将形成差异化的交易价格。交易机构设定不同交易方式的涨跌幅比例,并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对涨跌幅比例进行调整,防止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在市场准入方面,一定数量的参与主体是保障碳市场流动性、形成有效定价的基础。机构投资者的引入能够为碳资产优化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同时为碳市场带来足够资金体量和交易对手,在盘活碳资产、提升市场活跃度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高定价能力和定价效率。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的交易主体以重点排放单位为主,未来将逐步纳入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机构和个人。

  6、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作为保障碳市场健康运行的有效支撑,有利于实现碳市场的公开透明。碳信息披露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碳资产管理和风险识别,同时为政府实施有效监管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依据。由于碳市场建立在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的基础上,需要形成明确的减排目标才能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传递价格信号,而减排目标的确定和真实可靠的碳信息披露密不可分。

  对于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多处提出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尤其要求定期公开重点排放单位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对提升全国碳市场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构建平稳高效的市场交易体系,为形成公允、透明的碳价提供保障。

  7、企业内部决策机制

  企业内部针对碳交易的决策机制是否完善,影响企业对市场价格的敏感性以及参与市场交易的响应度。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目标明确、职能清晰、流程顺畅的适应市场化的交易模式,缺乏及时对市场价格信息作岀迅速反应与决策的机制,则可能造成参与市场交易的滞后性,不利于促进市场价格发现。

  《碳价报告》还就全国碳市场形成有效价格信号的挑战进行了梳理,包括尚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路径以稳定市场预期,如何提升市场活跃度以及如何丰富交易产品以强化价格发现等。

  在综合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报告分别从明确减排目标、增加有偿分配、完善抵消机制、扩大市场开放程度、设置柔性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以及加快产品创新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宋薇萍)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个股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以上信息不构成个股推荐。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线客服
广发基金APP更专业,更懂你,扫一扫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