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篇
 
被“绑架”的CPI
 
·故事篇
 杜啦啦理财记:
   避免货币升值下的投资缩水

- 投资全球化:海外新兴市场
 
·技巧篇
 加息背景下的基金理财
- 选择能够积极应对变化的基金
- 有效资产配置分散风险
 
·实战篇
 通胀压力下的普通居民家庭理财
- 案例1:年收入30万中年家庭的投资平衡
- 案例2:年收入8万元单身女白领的基金投资规划
- 案例3:60后老板的财富增值计划
- 案例4:70后爷爷的养老资产管理
 

·休闲一刻
 
基金三国
- 通货膨胀钱发毛 积极投资为上计




案例4:70后爷爷的养老资产管理

  姓名:赵向明
  性别:男
  年龄:66岁
  职业:退休职工
  家庭年收入:16万元
  资产配置:50%股市、50%银行
  今后投资意向:缩减股市资产,增加银行存款

  赵向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杭州“宅”爷,退休后的他几乎每天都宅在家中,买菜、烧饭、包括理财都由他负责。

  赵向明所在的六口之家收入比较稳定。包括亲家母在内的三位老人都已经退休,每月每人都能领上一笔退休金,分别是2300元、1600元和1800元。儿子和媳妇两人的年收入基本10万元左右,孙女才6个月大。

  三位老人的退休金基本都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只有少量余额,不过好在房子都已经买好了,没有房贷压力。

   “儿子是月光族,只能满足他们自己的消费,每个月剩下也没多少。”赵向明对于儿子的消费观没有过多的干涉,不过每个月仍能收到儿子1000元的家用补贴。

  赵向明原本有40多万元的积蓄,一半存在银行,另一半就用于炒股,股龄已有十多年。他从未尝试其他的理财手段,唯一懂的理财手段也只有炒股,为此,他还在2007年的时候买了一款炒股软件,但他的资产没有增加,反而缩水了10多万。

  今年的物价上涨并没有让他对股市产生更大积极性,相反他更想退出股市,即便是负利率总比股市中令人心跳加剧的损失来得好。

  专家点评
  赵先生一家有三位老人,已实现了老有所养的基本目标,三代同堂,投资赚钱意愿一般,对收益的要求不高,自身的理财经验值一般,综上,赵先生一家属于稳健偏保守类家庭,而且子女虽然没有经济上“啃老”,但对老人依赖性较强,四位老人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经济还是生活都是家内的支柱。

  专家建议
  1.考虑到赵先生家庭成员年龄较大,资产主以保守中求稳健配置,目标收益期望值建议比CPI高2-4%进行理财规划,关注一下孙女的教育金准备问题。
  2.投资方面小建议:采用80定律即风险投资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等于80减去年龄的得数添上一个百分号(%)。减少股票投资,增加稳健配置,稳健配置中不仅仅指银行定期存款,也包括一些理财产品、债券型基金等。

来源:合肥晚报 记者/崔丘

>> 下一篇:基金三国:通货膨胀钱发毛 积极投资为上计

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任何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请致电广发基金客服 9510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