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月收支表中可以看出,夫妻对金钱焦虑的不同感受都是有客观原因的。对家庭来说,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是理财规划的首要任务,来改变每月家庭支出大于收入的不良状态。
从家庭投资属性和家庭财务分析可以看出,吴先生家庭资产结构有非常不合理之处:
第一,家庭风险保障不足。一旦发生意外造成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中断,家庭资产会受到较大冲击;同时该家庭的固定资产比例较高,也没有进行合理的风险规避,也容易造成隐患。
第二,家庭资产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中只有20万元活期存款,收益率较低;房产比例;近千万元房产 比例过大,占家庭资产的97.65%(830万元/850万元=97.65%),过于集中房产投资。
如果计算租金每年收入为60000元(5000元/月x12个月),仅占房产价值的1.25%,如果按照房产租赁每年增长率为5%,480万元的房产则需要388月(即32.33年)才能收回投资额,所以理财首先要对家庭资产结构作进一步调整。在整个家庭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占比过低,固定资产占比过高,可以将部分固定资产变现为金融资产,通过对家庭固定资产及金融资产合理配置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增加现金流,并使流动资产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
[理财建议]
建议先卖掉一套房产
大概可收回230万资金,用此来建立完善保障体系。除现有社保外,尽快对家庭的工作成员,特别是收入主要贡献者购置较充足的保障性商业补充保险(包括意外、医疗保障性保险)。为孩子购买部分教育保险,但值得注意的是,收益率低可能对家庭资产增值能力贡献较弱。
备不时之需
要考虑双方父母因年岁渐高,健康支出的医疗等费用逐年增加,要准备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配置,如购买20万元的货币市场基金,或者以家庭结余资金开始选择基金定投作为老人的保障金,也可保证一定的流动性。
提高投资效率
可用大概100万配置收益性资产,如8% - 9%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或配置以阳光私募为主的权益类资产。对于投资类资产也可以多元化投资,比如配置收益稳健的债券类基金,还可以按照投资偏好配置黄金或者白银实物投资。
吴迪夫妇测试了“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偏好”,都处于中等水平,综合评价家庭属性为稳健收益型。这种理财性格的家庭,在北京大概占20%,他们对大盘股、股票型、配置型基金、黄金等情有独钟。在允许的风险范围内,对海外投资、私募基金也有强烈的需求。
保险规划不能少
目前市场上消费型保险产品众多,主要分为消费型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一年几百元就可应对投保人身安全的意外情况,不会影响到投保人的生活品质,但消费型保险的保费将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吴迪先生家庭的财务状况目前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每个月的收入很高,但各项生活开支总和更大,因此吴先生一家需要在资金节流方面多动动脑筋,等孩子稍大,吴太太若重新就业,可能家庭的财务状况会很快得到好转。
吴太太说,没有小孩之前夫妻两人还每年都买消费型保险,一年缴费一次,包括的保障也挺全的,意外险、重大疾病险等,因为一直没有发生任何的索赔情况,随着孩子出世,时间精力都不够用,也忘记再买保险。正如吴太太所说,保险看似没有用,只是消费品,但是现在家庭成员的意外或者疾病等不测风险,对家庭财务的损失很大,针对吴迪先生单一收入型家庭,吴先生需要更多的保障。
还是以便宜的消费型保险为主!
吴迪先生一家的保障还可以延续以消费型保险为主,仅仅从保障功能和价格比较来说,消费型保险对于大众来讲,性价比很高,是最划算的一种保险,当然适当的增加一些储蓄型保险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有足够富余的资金。
来源:《钱经》记者/李江南
>> 下一篇:《基金三国》指数基金真给力 简单投资建奇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