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师罗杰斯:买黄金不如买大米
“投资黄金不如买大米”,这是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喊出的一句口号。
在罗杰斯看来,农产品的增值潜力超过黄金,“因为随着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农产品必将经历繁荣。”他甚至预测,“将会出现一个延续长达10年的农产品牛市。”
罗杰斯对农产品的大力看好,折射的正是2011年投资风向标的新变化。农产品成为抗通胀的新潮流。而近期,广发基金更趁势推出国内首只投资农产品的全球农业指数基金,为投资者抗通胀提供新选择。
农业曾被看成增长速度乏力的一大行业,为什么能成为跑赢通胀的新品种?农业产业链中,哪些企业最具投资价值?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广发基金总经理助理潘永华博士。
农产品涨价是长期趋势
《中国经营报》:你们提出农产品涨价是长期趋势,判断依据是什么?
潘永华:供给有限,但需求快速增长,造成供给短缺,是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的内在原因。
农产品需求一直快速增长。一方面,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导致农产品的需求增加。20世纪80年代,全球人口50亿。但现在是70多亿,到2050年将增加至90亿。另一方面,消费升级也加大对农产品的需求。所谓消费升级是指诸如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它对食品消费的结构发生变化。以前主要消费谷物、米、麦,现在变成蛋白质高的肉类、油类,这些都是经济型作物,进一步推升农产品的需求。
但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不同,农产品的供给有限,甚至有减少的迹象。最近几年,部分农产品转化为工业用途。例如,农产品开始用作生物燃料,就是乙醇汽油。巴西从甘蔗里面提炼成乙醇汽油,美国则用玉米加工成乙醇汽油,相当于两亿人口粮的玉米转化为乙醇汽油。而且,这个转化的趋势还不会停止。
除供需不平衡驱动价格上涨外,成本上涨也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大因素。成本上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产要素的涨价,采用优良品种导致种子成本上升,化肥供给被控制导致费用增加,植物抗药性增加可以让农药用量和种类增加;二是机会成本的上升,体现在土地使用成本和人力成本。
《中国经营报》:有观点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市场资金炒作结果,你怎么看这一说法?
潘永华:供求因素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面支撑,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涨价的又一深层次原因。宽松的货币政策,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导致投机需求上升。而商品期货和各种衍生品的交易将引起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增加。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上了一个台阶。而这波价格上涨是从2007年开始。其中,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这两波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共同点。回顾70年代,美国实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水平比较高。所有农产品、黄金、石油价格都在上涨。
再看20年前,你会发现2000年是明显分界线,所有大宗商品包括黄金、石油的价格都在90年代末见底后,开始大幅上涨。价格上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就是美国联储从2001年开始大量发行货币,结果造成所有跟商品有关的价格,以及和商品有关的公司的股票,都显著地比大盘表现好。
>> 下一页:投资最受益于农产品涨价的农业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