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建议
“核心资产”不完全拒绝风险
当张大婶决定以核心投资方法来制定退休规划后,是否意味着,她不需要投资股票类资产呢?
答案是否定的。专家指出,投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性格,在“核心资产”中配置不同的投资工具。
也就是说,即便在“核心资产”中,也不一定要100%都是低风险品种,还是可以在其中配置一定比例的中高风险资产,以提高长期投资组合中的综合报酬率。
只是,投资人绝不能疏忽投资标的的市场风险分散原则。举例来说,同样投资股票,不能全投在中小盘上,因为单一类型股票的风险更为集中和相似,并不能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如果打算全部投在股票型基金上,那标的也要分散到不同风格的基金上。无论是股票还是基金,每一只之间,与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度都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只要确实遵循市场分散原则,投资人仍可以在“核心资产”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类资产。比如,可以再去搭配不同比例的股票、偏股型基金。至于其股票类资产最高投资比例(包括卫星资产和核心资产内),原则上可以采取100减去投资人年龄的方式,设算出股票类资产的比重:100—现在年龄=股票资产投资占比。以张大婶为例,100减去其年龄52岁,得出其股票类资产最高仍可配置48%。当然,如果是投资性格稳健或保守者,高风险的股票部分更应低至15%~20%。广发基金二季度资产配置建议
此外,部分股票类资产则不妨以定期定额方式介入国内的股票型基金,亦可通过其它渠道进入全球基金市场进行挑选投资(如我国香港地区)。定投的方式,可降低投资资金的投入成本,更能免去追逐“明星”品种的烦恼。让投资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
债券类资产要注意搭配
在安排了“核心资产”中股票类资产的配置之后,张大婶还可以再进一步根据自己的投资性格,对不同债券商品比重进行微调。也就是说。债券类资产,也能根据自己对风险的接受度,搭配不同收益率、不同风险度的债券。
如果张大婶属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最在意的应该是如何让资产的波动较低,报酬较稳健。这类型的投资人适合纳入国债、纯债型基金,并提高这类债券资产的整体比例至4~5成以上,以锁住整体投资部位的波动。
如果是积极型投资者,对债券配置的波动风险也不可不慎,除了配置以政府债券为核心的公债外,也可逢低酌量配置较为积极的高收益率公司债和可转换债券,兼顾获取潜在资本利得和平衡投资组合风险的双重功效。
越近退休 资产组合越保守
做好退休资产规划后,张大婶并非就把资产放在那边不动。根据自己距离退休年龄的远近,适时调整资产组合的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越接近退休年龄,整体资产组合要越保守越好,因此,配置越高比例的债券越合适。由于债券类资产通常会分配孳息,银发退休族的债券类比例应配置到利息钱足够日常生活所需的额度。
那么,一位退休者如果已能依赖债券利息维持日常生活开销,是否意味着剩下的股票类资产就可进行积极操作或进行更高风险的配置,以提高资产报酬率呢?其实,刚好相反,因为晚年生活医疗与各项无法预料的紧急开支会更多,股票类资产反而应该视为“老本中的老本”,没太大必要就不要去动它,让这部分资产自行累积升值,一旦真正有急用,才可以拿出来用。
许多银发族退休后缺乏生活娱乐,常流连于股市看盘。我们建议说,退休后并非完全不能碰股票,但要限制自己的投资额度,只能以不影响退休计划的“闲钱”作为股票投资筹码,而不要将过多精力和资金配置在不间歇的股票操作上。
保持好心态,养成好习惯,多点好兴趣,才可以不断提升晚年生活质量,让金钱为退休者所用,而不是令退休者成为金钱的打工者。
(来源:改编自《理财周刊》 作者:陈婷)
|